江苏盱眙龙虾节明年还要不要办?
近些年,龙虾给江苏盱眙县带来了太多太多:财富、名气、人气、资金、项目,等等。
然而,令盱眙人没有想到的是,龙虾也给他们带来了“麻烦”:前不久,有媒体对盱眙的“中国龙虾节”提出质疑:一个欠发达地区,花150多万元办一个龙虾节,值不值?为此,盱眙专门开了一个会,明确表示:虚心接受舆论的批评,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;不争论,不争辩;认真反思及改善工作中的不足,以便把明年的龙虾节办得更好,让各方更加满意。
县委书记王友富,这段时间仍在到处“卖”他的“不争先干”论——不争先干看结果,不看过程看成果,不听非议看效果。
那么,这牵扯进是是非非的龙虾,究竟给盱眙带来了什么?
一、龙虾“醒得早”的结果?
说不清到底是龙虾经济催生了龙虾节,还是龙虾节带火了龙虾经济。
说来奇怪,当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比现在差多了,却没有多少人愿吃这“虫”。盱眙的农民抓到龙虾,也多是碎其身,沤作肥。
惟独盱眙的近邻南京人例外。盱眙离南京100余公里。应该说,是“勇敢”的南京人先影响了盱眙人。盱眙逐渐有人敢吃龙虾了。不仅敢吃,而且,还有创造,“十三香龙虾”,就是盱眙人的创造。所谓“十三香”,就是以十三味中草药和辛辣料烹制龙虾,味道奇特。
2000年,盱眙人小试“龙虾节”,当时,还不敢冠以“中国”。借地利之势,以新奇的吃法、“绿色”的龙虾等为卖点,进一步激活了南京人的龙虾情节。“节日”期间,加工好的盱眙“十三香龙虾”拿到南京的几家宾馆外卖,购买者一边怨贵,一边还心甘情愿地冒着酷暑排队购买。
小试成功以后,2001年,盱眙隆重推出“中国龙虾节”,至今,已连续举办了4届。从盱眙到南京,到上海,浙江……越搞越大,竟然一路顺风。
盱眙的龙虾经济究竟有多火?盛夏季节,到苏浙沪一走尽可了然。尽管天气炎热,但火红的、既烫且辣的龙虾,似已成“红色风暴”之势。在南京城内的近4万家大小饭店中,近四成饭店烧制“十三香龙虾”,据说,一天能吃掉几十吨;上海也有百余家“盱眙龙虾”店开张;浙江金华更甚,还形成了“盱眙龙虾”美食一条街……“盱眙龙虾”餐馆品牌店、会员店、连锁店,在长三角地区遍地开花,甚至也进了北方。
盱眙小龙虾不仅盘活了整个龙虾经济,就连县城也有了“高档副产品”——此前,不少人误把“盱眙(xu yi)”念成“于台”。不是大家没文化,而是这两字确实生僻,这县的名字更很少听到。随着盱眙龙虾的普及,如今,很少再有人会把两字念错了。有人说,认识这两字,是“听会的、吃会的”。
现在,即使是其他产地的小龙虾,也愿意标榜自己是“盱眙龙虾”。对此,一些地方只能望盱眙小龙虾而叹:面对同样的资源,有人重视,有的不重视;有的“醒得早,起得迟”,有人“醒得早、起得也早”。
|